一、形音義練習
(一)字正腔圓
1. ㄊㄧㄢˊ、ㄑㄩˋ、ㄉㄧㄢ、ㄓˋ
2. ㄨㄛˋ、ㄨㄛˋ
3. ㄓㄣˇ、ㄌㄧˋ
4. ㄉㄨㄛˊ、ㄉㄨㄛˊ、ㄓㄨㄟˋ、ㄔㄨㄛˋ、ㄔㄨㄛˋ、ㄔㄨㄛˋ
5. ㄔㄡ、ㄌㄨˋ、ㄇㄡˊ
(二)義正詞嚴
1.拿 2.用 3.因為 4.用 5.原因
二、文法與修辭
(一)言之有序
1.(2)ü (3)ü
2.(1)ü (2)ü (4) ü
3.(1)ü (2)ü (3)ü
(二)美不勝收
1.(1)╳ (2)╳ (3)○ (4)○ (5)○
2.(1)C (2)B (3)B (4)A (5)B
三、文學教室
(1)F (2)D (3)B (4)G (5)H
四、延伸閱讀學習
1.D 2.B 3.A 4.D 5.B
五、語文表達進階篇
1.BC 2.ABCE 3.D 4.A 5.A
解析
一、
(一)
1.(2)寂靜、寧靜。
(4)放在心上。寘:放置。今作「置」。
3.(2)沴:惡氣。
4.(2)拾掇:撿拾、拾取。或整理、收拾。
(5)惙:憂傷。
5.(3)比喻事先預備,防患未然。
二、文法與修辭
(一)
1.(1)無法看出整個廬山的真正面目,只因為人正在這座山中的緣故。
(2)因為「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所以能夠通達事理。語譯:不被寵幸的遠臣、庶出的孽子,抱著危懼謹慎的心志,對禍患的憂慮特別深切,所以能通達事理。
(3)因為「三折肱」所以「成良醫」。
2.(1)瘡:皮膚或黏膜上的潰瘍。痏:即瘡。
(2)剟:即刺。
3.(1)萌發,動詞。
(2)抵禦,動詞。
(3)同「敷」,動詞。
(4)為憂患,名詞。
(二)美不勝收
1.(1)應為譬喻。
(2)應為映襯
四、延伸閱讀學習
3.(A)詳密/環繞 (B)值得 (C)謀劃 (D)遺漏。
4.(D)漢帝起隴畝之匹夫,而卒亡秦之社稷。
語譯:
謀慮國家大事的人,常常籌劃他所認為困難的事,卻忽略了他認為容易的事;防備他認為可怕的事,卻遺漏了他毫不懷疑的事。但是災禍時常發生在人們所疏忽的地方,變亂往往產生在不值得懷疑的事情上。難道是他們的思慮不夠周密嗎?因為思慮所能達到的,都是人事本來就應當這樣,可是禍亂常發生在超出智力範圍之外而無法思考到的地方,就是由於天道難以預測的緣故啊!
當秦朝的時候,滅亡了六國諸侯,統一了天下,始皇的心裡,認為周朝滅亡的原因,在於諸侯的強盛罷了,因此把封建改為郡縣,正以為從此可以不再用武器戰鬥,天子的帝位,可以世代保守;卻不知道漢高祖是從田畝興起的平民,終於滅了秦朝。漢朝以秦朝皇室的孤立為戒,於是大肆分封眾子弟為諸侯,認為彼此有同姓的親屬關係,可以世代繼承,不會有變亂發生;但是,七個同姓諸侯國卻產生了弒君篡位的陰謀。……這些人都有出乎常人的智慧,有蓋世的才華,對於國家治亂存亡的預兆,思慮得很精詳,防備得很周密;考慮到這一頭的,禍患卻興起在那一頭,終於造成混亂滅亡,這是什麼道理呢?大抵智慧可以謀劃人事,卻不可能謀劃天道。良醫的兒子,很多死於疾病;良巫的兒子,很多死於鬼魅;他們難道擅長於醫活別人卻拙於醫活自己的兒子嗎?是擅長於謀劃人事,拙於謀劃天道的緣故。
五、語文表達進階篇
1. (A)僥倖/希望 (B)憂慮 (C)容易 (D)微細之處/無 (E)注意/但,然而。
2. (A)由少年、壯年到現在的年邁,層層遞進。語譯:少年時聽雨聲,在那尋歡的歌聲上,紅燭昏黃的燭光穿透薄薄羅帳。壯年時聽雨聲,在那飄搖的客船中,寬闊江面黑雲低垂,孤雁哀鳴伴著西風。到如今聽雨聲,在這孤寂的僧房下,兩鬢全是花白的頭髮。縱有悲歡離合,都已經引不起激情,任隨那階前的雨滴,一點點直滴到天明 (D)排比、類疊、譬喻,各句之間為並列關係。語譯:同學問淵博的朋友在一起,就像在讀卓特不凡的奇書;同風流儒雅的朋友在一起,就像在讀名人詩文創作;同端正嚴謹的朋友在一起,就像是在讀聖人賢哲的經典著作;同詼諧多趣的朋友在一起,就像在讀傳奇小說。
3. (A)前生、今生、來生 (B)原指尼姑、道姑、卦姑 (C)實數,三綱指君臣、父子、夫婦 (D)虛數 (E)中軍、右軍、左軍。
4. (A)南京正學祠對聯。永樂帝朱棣兵入京師(今南京),命方孝孺起草登極詔書,方不從,被滅十族;其遺骸被後人埋於聚寶門(即今中華門。長干,地名,在中華門外,即長干里) (B) 北京 韓愈祠聯。指韓愈因諫迎佛骨而被貶到嶺南,才讓南海因他而增色不少。因寫了一篇祭鱷魚文,讓鱷魚遠離,從此江湖更為澄清無禍害 (C) 成都草堂聯。杜甫曾棄官移居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旁,世稱「浣花草堂」。世稱詩聖、詩史 (D)靈川縣 諸葛祠聯。蜀書 諸葛亮傳:「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諸葛亮隱居隆中時,喜好吟誦梁父吟。相傳為曾子所作的琴曲。出師表則為諸葛亮二次北伐前寫給後主 劉禪的作品。。
5. (A)自淮南子 原道訓、劉勰文心雕龍原道以來,至唐有韓愈「五原」:原道、原性、原毀、原人、原鬼,遂成一獨立的議論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