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一選擇題

1.(C) 2.(C) 3.(D) 4.(B) 5.(A) 6.(C) 7.(C) 8.(D) 9.(B) 10.(A)

二、多重選擇題

11.(C)(D)(E) 12.(A)(B) 13.(A)(B)(D)(E) 14.(A)(C)(D)(E) 15.(D)(E)

三、非選擇題

(一)1.傳話的人 2.萬物生生不息 3.指氣勢太盛 4.不是到了心想求通而未得時,是不會去開導他的 5.不是到了想說出來而不能表達時,是不會去啟發他

(二)1.J 2.D 3.H 4.A 5.F

【詳解】

一、單一選擇題

1.(A)ㄩˊ (B)ㄐㄩㄢˋ (D)ㄏㄨㄟˋ。

2.題幹:和 (A)等待。出自陽貨 (B)通「舉」,推舉。出自禮記 大同與小康。語譯:選拔賢才,推舉能人,講求信用,敦修和睦 (C)和。出自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語譯:這涼風真是愉快啊!這是我和百姓共享的嗎 (D)讚許。出自述而。語譯:人潔身自好以求上進,我讚許他現在潔身自好以求上進的精神,不必追究他過去行為的好壞啊。

3.(C)孔子認為「中行者」能依循中庸之道待人處事,但感嘆「不得中行而與之」,只好退而求其次,因為狂者、狷者都有可取之處 (D)在孔門弟子中,只有顏回才能算得上是「中行者」,子貢屬狂者,曾子屬狷者。

4.「有教無類」乃不分貧富、貴賤、智愚等,應一視同仁。「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規定已屆學齡之兒童一律入學,符合「有教無類」的精神。

5.(A)出自禮記 學記。語譯:學生心中有疑惑,沒有能力表達時,老師才加以開導;老師開導了,學生仍然不明白,即使放棄開導他,也是可以的 (B)出自荀子 勸學。語譯:求學的方法有終了的時候,至於求學的目標,卻是片刻都不可以放棄的。能努力學習,才算是人;若捨棄不學,就淪為禽獸了 (C)出自洪應明 菜根譚。語譯:把繩索當鋸子,可以鋸斷木頭;水滴在岩石上,可以滴穿岩石;學道須努力探索。水流經過,自然形成溝渠;瓜果成熟,瓜蒂自然脫落;悟道要聽任自然(D)出自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語譯:力氣足以到達而不到的,便會遭人譏笑,在自己來說是會懊悔的。如果盡了自己的意志還不能成功,就可以不用懊悔了。

6.(A)出自學而。語譯:說討人喜歡的話來諂媚人,裝出討人喜歡的臉色來奉承人,這種人很少具有仁心的 (B)出自里仁。語譯:古人不肯輕易說話,是怕自己做不到而認為這是可恥的 (D)出自雍也。孔子認為教導人,當隨其資質之高下來告知他不同深度的道理。

7.(A)孔子取瑟而歌,故意讓孺悲聽到,希望他能因此感悟而自我省思改過 (B)不屑之教 (D)傳達/將要。

8.語譯:西門豹因警覺到自己的個性過於急躁,因此常佩革韋以提醒自己應該和緩些;董安于因警覺自己的個性比較遲緩,所以常佩弓弦來提醒自己必須積極些。施教者亦應察知學生之個性以教育之。

9.子曰:「求也退,故進之。」

二、多重選擇題

11.(B)出自述而。語譯:孔子以四項科目教人:古代遺文、德行、忠厚、信實 (E)「司馬牛問仁」出自顏淵,因司馬牛多言而躁,故孔子教他說話要有所忍耐而不賣弄口舌。「樊遲問仁」出自顏淵。

12.(B)出自述而。語譯:人潔身自好以求上進,我讚許他現在潔身自好以求上進的精神,不必追究他過去行為的好壞啊 (C)不言之教 (D)因材施教 (E)孔子自述教學重在啟發,並勉勵學者自動求進,觸類旁通。

13.(A)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 (B)漢書 藝文志論論語一書即是孔子「應答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 (C)出自述而。語譯:孔子以四項教人:詩 書禮樂、修治品行、存心忠厚、與人信實。孔子最重視的是德行,如述而記載:「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語譯:孔子說:「青年人在家要孝順父母,出門要恭敬長上,言行當謹慎信實,廣博地愛眾人而親近有仁德的人。如此躬行實踐而有餘力,再學習詩 書禮樂。」

14.(B)出自為政。此為知曉道理的方法 (E)出自述而。語譯:互鄉這個地方的人不講道理,很難跟他們交談。有一個互鄉的小孩求見,孔子居然接見他,弟子們感到疑惑。孔子說:「我讚許他上進,不贊成他後退。」

15.(A)出自雍也。語譯:冉求多才多藝,對於管理政事又有什麼困難呢 (B)出自先進。語譯:季氏已比周公還要富有,可是冉求還替他搜刮人民的財富,更增加他的財產 (C)出自公冶長。語譯:孔子說:「冉求啊!千戶人家的縣邑,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可以派他去做首長或總管,至於他有沒有仁德,我就不知道了。」 (D)出自先進。語譯:假如有個面積六、七十方里,或者小一點五、六十方里的國家,由我來治理,只要三年,可使老百姓生活富足;至於禮樂教化,只好等待更有才德的君子了 (E)出自雍也。語譯:冉求說:「並不是不喜歡老師的道,是因為我的能力不夠。」孔子說:「能力不夠的人,是做到一半而做不下去;而你是自己畫定了界限,能做而不去做。」

三、非選擇題

(二)1.語譯:君子做學問,是用來美化自己的品德修養;小人做學問,是用來當做獵取功名利祿的工具。

 2.語譯:教誨人的方法很多啊!我不屑於教誨他,也是一種教誨他的方式啊。

 3.語譯:只雕刻一下就丟開,朽木也不會折斷;不停的雕刻,金石也可以雕鏤成功。

 4.語譯:因各人才性不同來施教,使之各成其材,但最後仍同歸於善。

 5.語譯:有自我修養之心而自行來學的話,就教導他;如果沒有自我修養之心而前去強行教導他,則強行教導是沒有益處的。

 (G)出自泰伯。語譯:求學問好像追逐什麼,生怕趕不上似的,得到了還怕失掉了它。

 (H)出自子罕。語譯:求學就像堆土成山,只差一籠土而未完成,這時停下來,便前功盡棄,這是我自己停頓下來的!為學就像填平窪地,雖然才倒下一籠土,但繼續往下倒,終究可以把窪地填平,這是我自己努力不懈繼續往下倒的啊。

 (I)出自述而。語譯:在努力求知方面,我或許可以比得上人家,至於做一個身體力行的君子,我還沒能做到。

 (J)出自憲問。語譯:古代學者是為了自我充實而學習的,如今的學者則是為了讓他人知道而學習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educat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